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起重走英烈路 以你的名字再相见

时间:

在武汉江岸区,有三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道路——陈怀民路、郝梦龄路和张自忠路,它们最终都通向同一个路口:胜利街。三位英雄用热血与牺牲立起永不褪色的路标,指引着后来者走向更壮阔的征程。清明风起,山河回响,他们的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刻在城市的记忆里,更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明节前夕,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闻联合中共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用一场特别的直播,以Citywalk的方式带领全国网友走过这几条以英烈名字命名的路,探寻那些“讲”红色故事的路牌,感受英雄城市的精神脉搏、时代变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重走英烈路,以你的名字再相见》↓↓↓

战鹰折翼处 鲜花满街时

200米“英雄路”纪念22岁飞行员

“直播首站从老汉口的陈怀民路开始。我估计很多人会好奇陈怀民是谁。陈怀民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1938年429空战当中,他代表中国空军驾机在武汉上空与日本飞机进行空战。在子弹已经打光、燃料耗尽的情况下,陈怀民本可以选择跳伞逃生,但他毅然决然地驾机与日本飞机相撞,同归于尽……”4月3日上午10点,从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陈怀民路的路牌下出发,这场直播正式开启。

陈怀民是谁?他有着怎样的英雄壮举?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的深情讲述中,一位年轻飞行员的英雄形象格外清晰。惊天一撞,气贯长虹,从此,中国空战英雄的行列里多了一个不朽的名字,而武汉的繁华市区多了一条英雄路。

陈怀民路路标

74岁的吴忠芳老人在陈怀民路的路口上开了一家杂货铺。从小听着英雄的故事在这条街上长大,吴忠芳对英雄陈怀民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这个名字我们叫得很亲切,他是抗战牺牲的,太年轻了。还有很多过路人献花,把花系在杆子上,跟那个牌子照相,都是自发的。陈怀民这个英雄人物,我们是一辈子忘不了的。”武汉市民吴忠芳说。

在离陈怀民路不远的胜利街上,有一家不太起眼的门面,这里是武汉市江岸区游泳协会的办公地。协会会长郝振海也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秘书长,他说,之所以把协会的办公点设在这里,正是因为受到英雄精神的感召。

“我们带客人到周边走走,跟他们讲武汉的历史故事,他们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佩服得不得了。武汉,不是说现在才是英雄的武汉,这周边路的名字、英雄的名字,都是有故事沉淀下来的。”武汉市江岸区游泳协会会长、长江救援志愿队秘书长郝振海介绍道。

每年夏天,在陈怀民路不远处的长江边,长江救援志愿队江岸支队的队员们日夜值守,他们用生命守望生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英雄精神。郝振海表示:“借着英烈的感召力,继承他们的精神,做我们长江救援队应该做的事,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配真179酒吧复刻陈怀明座驾的飞机模型

同样也是在江边,在一家酒吧里,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英雄。走进这家名叫配真179的酒吧,你会被前厅顶部悬挂的飞机模型吸引。仔细看,会发现飞机尾部的数字是1916和1938,酒吧主理人刘平波说,这两个数字代表着陈怀民22年短暂却绚烂的一生。

“这飞机模型复刻的是陈怀明的座驾,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我们最近在设计有陈怀民战机元素的T恤衫,想让更多的人去穿戴它。穿戴的人知道背后的故事,他会觉得穿上去更自豪。”配真179酒吧主理人刘平波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

配真179酒吧陈列的与陈怀明有关的物件

昔日英雄血染长空,换来今日街巷的烟火升腾、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如今,这条200米左右的小路,汇聚了浓浓的烟火气,更汇聚着许许多多的人对英雄的崇敬与思念。又是一年清明,陈怀民的侄子陈德也来到了陈怀民路上缅怀先辈,回想起英雄往事,看到眼前此情此景,陈德不禁红了眼眶。

陈德说:“这么多人都在陈怀民路上安定生活,陈怀民,可以安息了。在陈怀民路生活的人民,绝对不会忘记陈怀民,会永远记住这些抗战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

陈怀民的侄子陈德

将军遗墨化路牌 少年脚步量山河

Citywalk研学课致敬民族英烈

“此刻,我们正身处武汉的张自忠路。在武汉,像这样以英雄命名的道路还有不少,武汉人民始终铭记着这些名字,从未忘却。每至清明时节,围绕着这一条条英雄路,各类纪念活动便会热烈展开。瞧,我们正巧碰上一群同学,他们正在这里开展学习活动。”上午10点半左右,直播的脚步来到了张自忠路,正好遇上了一位老师带领武汉二初、二中广雅的学生,在张自忠路开展一堂特殊的研学课。

武汉二初、二中广雅的学生在张自忠路开展研学课

张自忠路原名为“成忠路”,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1946年这条路被命名为“张自忠路”。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打响,这是武汉会战后,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战前,张自忠亲自写信告谕官兵:“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与日军交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9岁,他也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最高将领。

在这堂生动的研学课中,同学们对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望着眼前路标上英雄闪亮的名字,孩子们的眼中满是崇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张自忠将军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信念换来的,我们要深刻缅怀张自忠将军,和那些千千万万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周潘说。

“走在这些路上,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所处的时代展开一场对话,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动。回首往昔,武汉曾深陷战火硝烟,成为残酷的战场。可如今,就拿这条街道来说,有很多小店,有很多咖啡馆……是武汉的一张新的名片。”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袁嘉辛感慨地说道。

武汉二初、二中广雅的学生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和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校办主任,历史教研组组长杨婉秋介绍说,学校位于江岸区,辖区丰富的各类红色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江岸区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革命遗址,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育人素材和价值。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张自忠路、陈怀民路,还有郝梦龄路,了解抗日英雄。让学生用脚步去丈量,到现场去感受,达到情境式教育的效果。”杨婉秋说。

循着英烈的红色足迹,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正在唱响,一路前行,百米之外的郝梦龄路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1937年10月16日,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在忻口会战中牺牲,成为七七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余自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功成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这是郝梦龄于1937年10月10日在忻口会战前线,写给居住在武汉的妻子剧纫秋的信。这封家信写成后的第六天,郝梦龄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的誓言。

这些年,每到清明节,郝梦龄的孙子郝良、孙女郝枚都会到郝梦龄路上走走看看。此刻,他们又一次来到了这里。“我经常来这里。不管是亲戚还是外地朋友,他们来就会说,‘我们要到你爷爷路名那里拍照’,我就会带他们来。”郝枚说。

郝梦龄的孙子郝良、孙女郝枚

如今,这条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小路已然成为一方文艺天地。各类特色小店鳞次栉比,花店、咖啡店、面包坊……吸引无数文艺青年、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备受追捧的打卡胜地。在这条街上开店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让这条街变得更有活力,向往来的游客推介武汉的文化,守护这段红色历史。

“常有些客人进店跟我说,在网上刷到,觉得咱们店特别漂亮。我都会跟他们讲,这条街上的店铺各具特色,一路逛下去,吃喝玩乐,应有尽有。”Thanks Nature 生活美学社的老板念念介绍道。

Thanks Nature 生活美学社

走过郝梦龄路便来到了山海关路,吊子煨汤、汽水煎包、鸡冠饺、牛肉面……各种特色早餐小吃商家一字排开,商户门前每天排起长队,被誉为“武汉正宗过早老街”。

“这一条路叫山海关路,也是春晚打卡的位置。你看这里多漂亮,都是打卡的,拖行李箱的、来这里直播的……这里的商铺也在不断更新。”说话的人叫罗秋玲,家住山海关路的她曾是六合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退休后,她常常在街道社区做志愿者,家附近的变化于她而言真是一天一个样。

目前,这条“宝藏美食街”已经改造完毕,活力焕发,与此同时,张自忠路的主体工程的改线入地工程也正在进行中,武汉市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邹书力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最大的改变体现在慢行空间。汉口历史风貌区域从规划阶段来讲,就是倡导更关注人行,通过缩窄车行道,使整个区域慢下来,让市民游客Citywalk,去体验感受整个街区历史风貌。通过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也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因为城市基础设施改好了,我们吸引的人流就更多。”

历经岁月沉淀、规划打磨,郝梦龄路及其周边的街道呈现出更加靓丽的新貌。感受到这条道路的变迁与繁华,郝梦龄的孙子郝良感慨万千:“当时,祖父在家里谈到,希望国家安定,生活环境强盛,不受外敌侵略。如果祖父能地下有灵,看到今天国家的强盛状态,他肯定会觉得非常欣慰。”

三条忠魂路 汇聚胜利之光

共赴一个春天的约定

在2025年春晚武汉分会场的镜头中,演员李现带着人们穿过陈怀民路,跑进张自忠路、踏入郝梦龄路,这三条英雄路最终汇入胜利街见证“英雄们”的胜利。

“我们一路走过来,从这个陈怀民路到张自忠路,到郝梦龄路,他们都通向胜利街,走向胜利。你看新四军军部旧址,它处在我们胜利街的一个起点位置,寓意着胜利的彼岸。胜利曙光能够实现,离不开革命先烈。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寓意着党领导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也寓意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从胜利街走过,庄严肃穆的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再步行几分钟,上午11点,直播的脚步抵达了最后一站——位于长春街57号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这里曾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重要指挥枢纽。周恩来、董必武等一众共产党人在此运筹帷幄,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却影响深远的革命征程。纪念馆的一楼,“大武汉 1938”陈列,以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全方位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生动还原武汉作为抗战重要阵地时,军民一心、顽强抗争的场景。正在纪念馆二楼展出的《刀锋印记 青山如故——武汉抗战木刻版画艺术展》则用40件精美版画,展现了1938年武汉全民抗战的历史图景。其中,一幅名为《孩子剧团抵达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版画作品生动地刻画了1938年1月,孩子剧团从上海转战武汉,到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情景。

80多年前,一群流落在上海的少年儿童以歌咏、舞蹈、戏剧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之中。他们都是“孩子剧团”的成员,用小小的身躯承担起救亡图存的责任。上海沦陷后,“孩子剧团”的成员们辗转千里,从上海来到武汉,继续动员群众参加抗战,被著名作家茅盾誉为“抗日战争血泊里的一朵奇花”。

长春街小学新孩子剧团表演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三楼,由长春街小学新孩子剧团的小演员们带来的实景剧《孩子剧团带你回到1938》正在上演,沉浸式的演出令人们如置身1938年的历史情景之中。

自1986年建立“新孩子剧团”以来,长春街小学已经坚持近40年开展以“孩子剧团”为主线的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回顾和呈现“孩子剧团”的历史,小演员们生动演绎着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记忆,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中薪火相传。新孩子剧团成员赵欣悦:“那个年代的小朋友虽然年纪小,力量也微不足道,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在日寇的压力下,鼓舞同胞进行抗日战斗,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孩子剧团展陈

清明时节,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学生们敬献一朵朵鲜花,向英雄表达崇敬和思念。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说:“我们中国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是我们对古人或者对我们先烈的一种尊崇,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认可。‘追远’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继承,所以‘民德归’,包括小朋友在内,我们如果都能做到继承先烈遗志相对的一致,那么这个民族就会越来越有希望。”

八十年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尽。英雄们,今日,我们行走在一条条以你们名字命名的道路上,跨越时空与你们“重逢”。沿途,烟火氤氲,生活满是安宁与美好,这一切皆由你们用生命铸就。我们定当心怀感恩,拼搏奋进,不负这来之不易的盛世繁华 。

编审:梁延 邹敏

编导:罗怡鹏

记者:宋丽娟 徐嘉珉 易星 谢雅静

主播:何军 杨康 王旭 李雅琴

音频制作:杨旭宇

摄像:郭天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