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本书,一座城!

时间:

春日不迟,读书有时。4月23日,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


不过在合肥,遍及各处“阅读一隅”早已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市图书馆、市中心图书馆及数百个城市阅读空间、公共文化空间串联成链;读书沙龙、作家签售、亲子共读活动精彩纷呈......


秒秒跳动的读者数据,默默记录着合肥处处可读、时时能读、人人乐读的爱“阅”氛围。

天鹅湖春色。李中蒙 摄


选择一种“书式生活”


“这本书是写给城市的情书,唤醒人们对脚下土地的文化认同。”4月20日,市中心图书馆,合肥作家钱立青携新书《云溪间》踏春而来,与读者一同以山水文脉慢溯城市文化内核。


这是书香合肥的日常一幕。


春光作伴好读书,书香氤氲满庐州。不论是阅读区里专注的侧影、层檐廊下翻动的书页,还是城市阅读空间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合肥处处涌动着全民阅读的春潮。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王世保 摄(安徽图片网)


四月芳菲时,整座城市更是化身“流动”图书馆,广泛开展了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


2025年合肥市暨蜀山区全民阅读及版权宣传周集中活动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举行,设置阅读分享交流、绿书签行动、科普互动实验、图书公益漂流、版权有奖问答等50余项活动,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阅读魅力;


2025年合肥市暨蜀山区全民阅读及版权宣传周集中活动举行。虞俊杰 摄


“紫云春晓阅见美好”2025包河区全民阅读暨书香包河阅读季活动在合柴1972拉开帷幕,重点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思政教育阅读课、主题阅读朗诵大赛、紫云山文化讲堂系列活动等主题活动,打造全民参与的阅读嘉年华,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合肥市图书馆开展“来合图,看见更大的世界”世界读书日品牌活动分享会,通过读者互动、趣味体验、阅读分享等环节,让读者在墨香中寻踪觅迹,构建起与阅读的深度连接。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如何将群众阅读需求前置,更好地实现“读进去”一本书的沉浸式体验,让平面的文字在更多群众的五感中持续生长?


读者在钟书阁阅读书籍。方好 摄(安徽图片网)


去年,合肥邀请全国知名阅读推广大V樊登来肥,首次以纯市场化模式打造“书卷里的中国”系列活动。围绕“文理融和 悦见合肥”这一主题,邀请袁岚峰、纪杰等科学家和翁飞等文化名人与樊登对话,让城市的科学理性与铅墨的人文感性在书页间激荡碰撞,主场活动一票难求,2000余座位座无虚席,全网总曝光量超4000万。


“阅读的环境在变化,我们的服务方式也要创新求变,始终与新时代的读者需求保持同频共振。”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转角街巷遇见书香


一个人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群人一起读书,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执着。


合肥人有多爱读书?一组数据或许可以侧面体现:近年来,合肥市精心织就覆盖城乡的阅读网络——累计投用69个公共文化空间,280个城市阅读空间与近1200家农家书屋交相辉映,超1000家实体书店在街头巷尾星罗棋布。每年2万余场诗词大赛、美文诵读等活动,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民惠民的阅读服务体系。


繁华之处,合肥亦为阅读留有一方之地。政务区天鹅湖畔,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带,56亩划归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将最美风景留给书香。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王世保 摄(安徽图片网)


“在城市核心区域建造这样体量的图书馆,实实在在体现了城市对阅读和知识的重视。”市民傅妍在社交网络上如此评价道。


阅读不止纸墨间,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全市69个空间改造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征集群众意见3200余条,并据此打造了一系列创新阅读的新业态,丰富阅读的新场景。


庐阳区杏花书院打造全市首个科普主题阅读空间,体现合肥科技创新的城市特色;包河区兴悦书吧,以“梅花”为主题,以国风为特色,古色古香,充满韵味;金斗书立方,则以动物王国为主题,集阅读科普、展演社交于一体,把市民群众“常去”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成“爱去”的城市书房。


读者在杏花书院内享受阅读时光。解光文 摄(安徽图片网)


“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阅读空间的升级版,是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必须要把听民意、谋新意、有深意的理念贯穿于建设运营的始终。”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要通过坚持“低价+普惠”,丰富品类,拓展功能,实现既增“客源”又增“财源”。


在“既要书香氤氲,也要烟火升腾”的追求中,许多文化空间探索出新发展“密码”:


肥西繁华新园文化空间开办暑期托管班,40天800元,受到周边家长欢迎;包河区世纪南书房通过开发茶饮轻食、举办普惠式书法美术培训班等方式,改造后6个月营收47余万元,同比增长354%。


把阅读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阅读是文脉的赓续。因此,一个书香弥漫的城市,必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这股“润物无声”春风中,合肥市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节点,推出新的服务举措——即日起,传统借书证将变身为“信用护照”,全面推行免押金、免滞纳金政策,正式引入读者信用积分体系。


合肥市图书馆。


读者可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至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长丰县图书馆、巢湖市图书馆、庐江县图书馆、肥西县图书馆、肥东县图书馆以及全市城市阅读空间人工服务台或自助办证机办理双免信用读者证。


“‘双免’之后,读者借阅、按时还书、积极做好人好事等行为均可获积分,用于兑换文创及获得服务权益。反之,逾期、损毁文献等不文明行为也将相应扣分。”合肥市图书馆馆长李永钢说,希望通过此项阅读服务的创新,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阅读条件。


将图书借阅与信用积分挂钩,通过动态激励引导市民从参与阅读到养成习惯,让书香浸润更多市民生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涵养城市的文化氛围。


然而,一座城市的书香是慢慢凝聚起来的。要让书香真正浸润城市肌理,需要创新活水,也要长效滋养。


在瑶海图书城,市民正在阅读书籍。熊伟 摄(安徽图片网)


近年来,合肥坚持优质供给,坚持政府搭台、全民参与,依托本土阅读品牌影响力,以中华美文诵读、家庭古诗词大赛等活动为引领,策划了系列阅读活动,去年,年度主题阅读朗诵参与群众6000余人,增加8倍,全年开展2.4万余场活动,参与群众达260余万人。


同时,持续为群众推荐好书,在全市所有公共文化空间、城市阅读空间、大型实体书店醒目位置设立主题出版物专区,发布合肥市全民阅读年度推荐书目,同时每月开展“合图漫步”荐读活动,指导各类阅读阵地、阅读组织常态化开展优质图书阅读分享活动,构建起立体化的阅读引导体系。


“合肥积极推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打造‘15分钟阅读圈’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同时,着力构建家校园馆店五位一体的分级阅读体系,也为推动分级阅读工作贡献了合肥经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如此评价道。


最是书香能致远,涵养城市文明,激发智慧力量,塑造出独一无二的精神文明。


今年,合肥将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制定《合肥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常态长效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策划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与群众参与度。同时,持续净化优化阅读环境,健全完善优质阅读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加大优质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让读书的环境更美、氛围更优、品位更好、书香更浓。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许露瑶 见习记者 周飞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董媛康

出品 | 合报特稿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