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农村养老中的乡土智慧 | 农经观察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开展村级互助性养老服务”。政策背后,是一组不容乐观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60岁以上人口1.21亿,占比23.81%,比城镇高7.99%。
这些农村老人,一身上没钱,2024年农村居民月均养老金仅204.7元;二身边没人,这些老人超半数子女常年外出务工;三身体有病,根据2024年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农村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比例为80.0%。
这一亿多留守乡村的老人,曾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基石,当岁月流转,劳作不再,如何让他们在满足基本的温饱之余,日子过得体面一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孝道遇上空心化
四川省青神县诸葛村,土地流转达到99%,青壮年都不在村,在外务工,大部分低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就地务工。
党支部书记马学兵看着村里的老龄化名单发愁:全村43%是老人,按联合国的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诸葛村不仅老龄化严重,而且还高龄化和空巢化。村里有一名残疾老人,自己无法做饭,这户农户子女委托邻居给照看下,不用给老年人做饭,仅仅帮着看看老年人安全状况、生病了没有,每月给邻居500元的劳务费,但过了一段时间,邻居还是不愿意照看、嫌麻烦。还有一户80岁的老年人虽然送到了养老院,但养老院有很多管理规定老年人不适应,老年人在村里自由惯了,还喜欢中午喝点酒,养老院也不允许,住了一段时间就跑回村里。
长期跟村里老人打交道的马学兵说:“老人要的不仅是口热饭,更是活得要有滋味。”

北京市平谷区罗营镇的上镇村村支书刘德宏反映:“我们村生态环境好、空气好,氧气离子比市区高很多,也适合老年人平常生活。”
老年人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村庄生活,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便孩子有孝心也愿意把老人接到身边,但大部分老年人不适应城市生活。有不少带老人外出的村民反馈:我奶奶外公外婆还有认识的其他爷爷奶奶辈,没有哪个愿意来城市,到了那个年纪,即使出远门一趟都是折磨。好不容易到了城市,我们每天早出晚归,老人只能关在小屋子里更加孤独,还不如留他们在村里更加自由自在。
最终一边是子女在昏暗逼仄的城市出租屋独自生活,另一边是老人在空旷荒芜的村中独自生活。不少缺乏照料,行动能力差的老年人,连白天吃饭都成了问题,又如何能安享晚年?
一餐热饭里的乡土智慧
图:杨永东正从“长者食堂”出发,为60岁以上老人送餐到户。
代际互助与“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首要的挑战,是人的问题。像湖北恩施州65%的互助员超60岁,山区服务半径超10公里,时间一长,互助养老中志愿者人员积极性都会下降。不仅是恩施州,因为老年人的事情特别多,尤其受病痛折磨的老人脾气都不太好,各地互助养老中的志愿者都很难坚持下去。
另一个挑战,是钱的问题。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村集体收入能在10万元左右是不错的,10万元需要用于村里的垃圾清运、道路维修、路灯电费、水渠等公共设施的维护,一旦这些支出以后,能够用于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的资金就很少很少了。
面对挑战,各地根据具体情况都在进行各种创新。在解决“人”的难题上,“时间银行”模式,受到了普遍欢迎。
在浙江丽水的“银龄互助社”,74岁的退休教师叶奶奶带领23位低龄老人组建服务队:“我们帮80岁以上的老人打扫卫生、代购药品,存下的‘时间币’可以兑换家政服务。”这个模式已覆盖全县197个行政村,累计服务时长超32万小时。
而在湖南华容,62岁的张桂芳用800个“时间币”兑换全年理疗服务:“给独居老人送餐能存分,帮邻居看孩子也能存分。”当地的村养老驿站由闲置校舍改造,积分可抵消费券,甚至计入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广西巴马的“亲情银行”让独居老人日均获得2.3次探访,抑郁倾向发生率下降41%。
“时间银行”这种代际互助不仅缓解了养老压力,更重建了乡村社会的伦理结构。
图:村民在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宜康中心
河南鲁山的“以老助老”模式,年均节省政府养老开支超千万元;在湖北郧阳72岁的木匠杨大爷每天修桌椅3小时,换取免费理发。“劳动积分+星级评定”模式下,老人承包菜园、评选“互助之星”。村支书汤才万说:“互助不是施舍,是互相把日子过得更暖和。”
这些鲜活的互助养老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乡土社会的互助传统与现代治理理念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形成有机融合。
更多养老政策也正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优先审批养老设施用地;中央财政年划10亿支持试点,广东清远“乡贤+党建”募资2.3亿建317个村级养老站;雄安试点“智慧互助”系统,AI预警独居老人异常行为。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乡村互助养老的故事正被一砖一瓦砌进每一声乡音、每一寸土地。农村养老依靠的不是专业养老机构高楼与床位,而是送餐车上的保温锅、志愿者红马甲上的汗渍,以及老人端着饭碗时的一句:“这日子,有滋有味。”
编辑 | 杨婧轩
责编 | 赵宁宁
栏目主理人 | 曾丽清
《农经观察》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原创栏目,版权归其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