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荐书

□薛世君
面临变幻莫测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升级的地缘冲突、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思潮、产业换代等时代挑战,中国有何化解之道?面对新旧动能切换的时代命题,中国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化危为机?
《中国经济2025》一书,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基础上,分析了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辨析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经济的新势能,给出了一个论断: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经显著衰退,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顺应科技文明、切换发展动能,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化危为机。
这本书的作者王德培系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工作。自2016年起,王德培每年都会撰写一本书,分析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发展特征、行业表现和潜力所在。
在《中国经济2025》这本书中,作者分别从外贸、消费、楼市、能源、人工智能、企业出海等行业领域,详细辨析了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寻找科技文明时代的新支柱产业,挖掘大国红利,进而洞察中国经济动力切换的新空间、新机遇。这本书认为,中国经济在2025年逆势筑底的新机缘和独特优势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工具箱到制度安排初具雏形。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些都说明中国制度性的调整已经实质性地动起来了,这无疑将持续对2025年中国经济恢复、市场信心恢复释放出积极信号。
二是科技文明下的“重大工程”叠加大国红利,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科技经济成为21世纪经济文明发展的本质,但科技文明需要大量的资本资源投入、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是小国不具备的。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论是经济基础、工业基础,还是人口素质、科技创新等都更胜一筹。2025年借助大国红利,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三是新兴产业在多元化崛起过程中将逐渐分化,稀释支柱产业“一产独大”的风险。2025年是科技跃迁与行业重塑的分水岭,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赛道、新领域,都得到了政策加持。把握主导产业增长替代的规律和机遇,中国定能形成新产业、新经济百花齐放的未来。
四是企业大出海时代到来,量大面广的经贸合作空间正在打开。而且,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正在持续优化,高新技术商品成为近期出口的主要拉动项,特别是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等进出口增长比较可观。
王德培在这本书中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盘点总结之年,直接影响2025年的经济基本面。全球资本持续买入中国资产,说明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以超级工程为代表的诸多大国红利,多元新兴产业合力接棒旧支柱产业,抢占科技红利与数智高地,把握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机缘……这些将共同构成下一阶段中国经济构建新势能的主要动力。强化自身多元优势,解锁化危为机的新路径,中国经济定能进入下一轮繁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