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破案110起 杭州公安公布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成绩单

今天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杭州市公安局于昨日(4月25日)举行"安芯护杭"知识产权主题宣传活动,公布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成绩单:全年破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1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96人,移送审查起诉380人,3起案件入选公安部督办案件。这份"打假成绩单"背后,是杭州公安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筑牢商业秘密防护网的创新实践。
典型案例:
杭州上城某公司被假冒注册商标案
去年1月,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一举侦破上城某公司被假冒服装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处,查扣假冒知名体育品牌服饰500余件、各类假冒标识标牌标牌1500个,涉案金额300万余元。本案从生产源头切入,全链条、全要素打击,形成强大震慑。
黄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去年11月,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出动30余名警力对黄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现场查扣涉案电脑、手机30余台,含商业秘密信息载体的电子产品10余台。经查,黄某某、肖某某、江某某等人在就职期间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公司相关秘密技术信息,离职并成立新公司后,使用相关秘密技术信息,给前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案处置迅速,有力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和营商环境,为企业及时挽损。
今年以来,面对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杭州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负责人透露,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队伍已从31人扩容至109人,实现重点产业园区全覆盖。这支专业队伍创新"店小二"服务模式,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风险诊断、证据固定等定制化服务。
此外,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痛点,杭州公安联合相关部门编制的《商业秘密风险基础防范工作指引》即将发布。该指引包含12类风险场景、45项防范措施,为企业构建"防火墙"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南。
当前,杭州正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抓手,通过"刑事打击+行政保护+行业自治"的立体化治理模式,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提供法治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675亿元,同比增长8.5%,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