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刘琛:化学“学霸”跨界为全国城市装上“地下CT机” | 校友回湘·杰出校友面对面

时间: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人物名片

刘琛,湖南师大附中1995届校友,上海巡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特聘专家,上海市政公路协会特聘讲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研究院地下资产智能安全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聚焦城市地下资产管理和现场智慧管理,公司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与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人物素描

他曾是中学化学奥赛的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如今跨界以人工智能与智慧水务为支点,推动城市地下资产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从化学实验室到科技企业掌舵者,从学术殿堂到行业峰会,刘琛的每一步都印证着“科技以人为本”的初心。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跨界者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在上海,我们见到刘琛。这位从湖南师大附中走出来的化学竞赛少年,正以独特的跨界思维推动行业变革。

老师的教导激发我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1992年,刘琛手握初中化学奥赛全国一等奖,通过夏令营选拔,进入了湖南师大附中的化学奥赛班。

“学校操场上的大树、树荫占地得有1亩地吧。”每每回忆起附中,学校操场的大樟树首先浮现在刘琛的脑海里。“这是附中的一个特色吧,在修建操场的时候,会认真保护一棵大树,这是很特别的。”

老师们的课堂总是有趣又生动,这让刘琛印象深刻。“我们的化学老师陈云莎老师,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课外引导我们参与化学实验,激发了我和同学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每当遇到难题,老师们总是耐心解答,鼓励大家探索未知。这些经历让刘琛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挑战,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让我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如何面对挑战,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

作为班级的图书干事,刘琛还享受到了学校图书馆的“额外福利”:“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特别丰富,我经常在图书馆看书看着迷,就忘记回去了。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师大附中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鼓励,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公勤仁勇”的校训,深深影响着他的为人处世。创业之后,他不忘投身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已连续7年为“泉蒙阅读”等公益组织捐款。在2023年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的6.2级地震,他迅速响应积极捐赠,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与希望。

跨界AI 填补国内城市管理技术空白

凭借化学奥赛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刘琛被保送厦门大学化学系。然而,他并未止步于实验室,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科技领域。通过厦门大学IMBA和复旦大学EMBA的学习,他系统掌握了商业管理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之道。

“跨界让我跳出单一领域的思维定式。”刘琛坦言。从创办多家软件企业到被收购的经历,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洞察与资源整合能力。他敏锐捕捉到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的痛点,于2020年创立巡智科技,聚焦城市地下资产管理和现场智慧管理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先进技术,为公用事业行业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工具与解决方案,推动了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公司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与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解决问题的使命。”他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巡智科技的发展始终。巡智科技以“AR智能管网管理系统”为核心产品,利用多模态内容审核技术,为供排水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某水务企业通过该系统每年节省数百万元成本,同时提升管网维护效率。刘琛强调:“技术必须扎根现实场景,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巡智科技自主研发的AR智能管网管理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与AI巡检,实现了城市地下资产的智慧化管理,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4年,刘琛被聘为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智慧水务专业委员会委员,这既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巡智科技行业地位的肯定。在巡智科技的未来蓝图中,城市地下管网将不再是“看不见的角落”,而是智慧化管理的核心场景——这或许正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最佳注脚。

对话校友

长沙晚报:您对长沙智慧地下管网建设有何建议吗?

刘琛:长沙智慧地下管理已树标杆——雨花区710公里排水管网实现全域监测,五一商圈人流预警、管廊机器人巡检等创新实践领跑全国。建议进一步深化数据融通,打破部门壁垒,如将AR定位与市政平台结合,实现资产“扫码即现”;针对老城区管网盲区,推广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变被动抢修为智能预判;同时联动高校与企业,孵化智能传感器等硬科技,探索公益基金反哺社区改造。作为在外游子,愿以技术为纽带,将上海在地下空间数字化、AI运维等经验与长沙需求对接,助力构建更安全韧性的城市生命线。

长沙晚报:人工智能加速教育变革,您认为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更应注重哪些方面?

刘琛:在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由于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以及全球化等趋势的不断深化,导致技术、产业、职业、工具、人的心理等发生巨大变革,教育领域要培养面向未来世界所需的人才,亟需从理念到实践进行深化改革。基础教育应该要坚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育人理念,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工具的使用与教育,加强学生终身学习、创新能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