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临朐:乘“和美”之风,喜观山区“乡村”蝶变

时间: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董才印 潍坊报道

“城市很繁华,农村也不差;吃喝不发愁,孩童满地跑;空气很清新,出门见美景;美丽乡村我的家,人人都去维护它……”夜幕降临,在临朐县城关街道衡里炉村休闲广场上,绚烂的彩灯亮起来,悠扬的音乐响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村民们唱出了农村的新变化。

“近年来,临朐县坚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刻把握‘宜居’‘宜业’的丰富内涵,注重在村容村貌上塑‘形’,在传统肌理上留‘韵’,在文化内涵上铸‘魂’,全方位展现山乡水韵的独特魅力,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8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77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927个,打造出具有临朐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域大景区、全县大花园’目标基本实现。”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表示。

让美筑牢根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美乡村美的“动能”更足。

因地制宜壮大产业增强村集体收入,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动能。走进城关街道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衡里炉村,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错落有致的乡村庭院,远处坐落这一片一片的樱桃大棚,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我们紧扣‘和’‘美’主线,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精心规划、精致建设、全域推进,不断提升和美乡村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通过点、线、面结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建设了精巧的街角公园、绿荫停车场和休闲广场等10多处,737户住宅户户通硬化全覆盖。”衡里炉党支部书记曾庆全说。

“这个村之所以‘美’源于产业‘强’,近几年衡里炉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持续拓展大樱桃产业,现在有1420亩樱桃,大棚樱桃800亩,依托大樱桃产业,多元发展其他产业,集体收入可达124万元,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持。”城关街道农综中心负责人孙振富介绍。

一村美,源于一业强。近年来,临朐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描绘出“一村一品”发展脉络,形成“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大樱桃、蜜桃、鹅肥肝等产业集聚乘势带动增收,例如持续发展大樱桃产业,带动樱桃产业村的集体和群众收入实现“双增收”,为打造和美乡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产业已然成为乡村“美”起来的“金钥匙”。

让美成为常态:精准施策创新机制,和美乡村美的“本色”更久。

常态“美”是和美乡村的目标和要求,有效路径是创新机制建设。清晨,走进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垛庄村,发现村道上有不少村民在清扫卫生,一派忙碌的景象,询问后发现他们不是“各扫门前雪”而是经常常态化一起打扫村道卫生。

据了解,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探索推行“1+1+3+N”农村公益物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奖惩措施、凝聚各方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打造“我爱我家”品牌,探索出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

“我们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公益物业工作专班,发挥党组织引领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将党的组织优势延伸至人居环境整治的‘神经末梢’。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6大项、11项具体内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整合公益岗、保洁员力量,按照每人包靠10—15户的规模,重新细分小网格,明确街巷长、村民小组长责任并张榜公示,实现了设施有人管护,卫生有人打扫,垃圾日产日清,墙面变成风景画,村里村外干净整洁,与山水融为一体。村里人都竖着大拇指说自己村环境好,精气神更足了。”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临朐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突出党建统领,探索用公益的方式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保持,形成农村公益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由‘村内美’到‘全域美’的转变,成为常态化巩固人居环境整治质效的一个有力抓手,让‘小物业’实现‘大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发展促进科负责人杨兆宁说。

让美驻进心里:层层深入培育新风,和美乡村美的“里子”更深。

和美乡村,“和”是魂,“美”是形,塑形与铸魂并重。乡村之美,不全在于绿水、青山等外延之美,更吸引人的是“乡风内涵”的文明新风润进心田。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文明村北杨善村,扑面而来文明新风气息,映入眼帘的是年画和剪纸等文化元素嵌入硬件建设中,打造了“美、孝、信、善”四条主街,喷绘非遗主题画,以独特的文化形式营造浓厚和美风尚。

“近年来,我们深挖传统非遗剪纸、年画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润心入魂的优势作用,规划建设手绘年画博物馆、剪纸艺术传习中心,可以让文化作品展览、让新文明风尚传播,层层深入沁润群众的心田。”北杨善村负责人说。

以文润心,心平气和,和美增福,福满村庄。文明新风尚让和美乡村美的“里子”更深,治理得更和谐。“我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融入村规民约与‘善’文化,制定‘善’文化工作章程,推动‘善’文化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切实让‘善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建立孝德榜、美丽庭院荣誉墙、红黑榜等,定期举行的‘美丽庭院’‘最美街巷’评比,进一步形成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潜移默化引导乡风文明。”冶源街道杨善社区书记石春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