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寻味地标印记 | 藁城宫面:千年味道 香飘“云端”

时间:

“咱们藁城宫面,是淡淡的小麦黄;凑近闻,有淡淡的麦香味。煮在锅里,它不断节、不混汤、不糟锅。”在游客的围观下,解说员步俊英用筷子夹出一根煮好的宫面,双手拉直面条,绕了几圈后,面条依然弹性十足。

近日,坐落在藁城区的青竹宫面文化园里门庭若市,近百名衡水游客来这里进行工业旅游参观。石家庄市传承宫面有限公司的解说员步俊英带领大家参观宫面生产线、宫面历史文化观光走廊、藁优强筋麦科普展廊、青少年宫面非遗技艺研学教室等,沉浸式体验藁城宫面的传统制作工艺,感受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所蕴含的独特匠心。

青竹宫面文化园是石家庄市传承宫面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休闲观光园,集生产、旅游、研学于一体,为藁城宫面搭建了展示展销平台,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

说起步俊英,她在公司还有两个职务——销售总监、电商运营部主任,她运营的直播账号“藁城宫面”粉丝已经突破20万,平均月销量达50万元,让藁城宫面被更多人熟知,走进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家中。“工业旅游+直播带货”的方式,有效助力地标产品对接更大市场。

透过宫面生产车间的玻璃,记者看到,4米高的挂架上,万缕银丝垂落而下,流水线上师傅们双手如蝴蝶般翻飞,面团在他们手中神奇地化作细可穿针的空心面丝。

“宫面好吃,但制作过程对温度、湿度要求十分严格,不同季节放盐量也有讲究,正是这些严苛要求,才造就了‘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的宫面。”步俊英说,藁城宫面对原材料的挑选也十分严格。藁城作为全国优质强筋麦发源地,当地培育的“藁优麦”已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宫面原材料就选用当地“藁优麦”。

藁城宫面因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制作技术,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藁城宫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宫面是被授权的用标企业之一。

“只有咱藁城的面、藁城的水,加上藁城老师傅的传统技艺,才能做出正宗的藁城宫面。”步俊英自豪地说。而作为销售总监,她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搭乘直播电商的快车,传承宫面从2022年进军新的销售渠道。如今,步俊英每天穿梭在园区,不是带领游客参观,就是在镜头前直播,她还先后培训了20多名带货主播。

一场直播下来,最高峰时卖货30万元;曾有段时间,因为订单太多,生产能力跟不上,公司被迫缩短直播时间。“在七八月份天气潮湿闷热的时候,宫面难以晾干,为保证产品品质,我们不得不停止生产。”步俊英说。

有流量,还有这么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地标产品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呢?——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

在石家庄现代食品产业园,传承宫面正在建设一座占地30亩的现代化厂房,车间恒温、恒湿,生产时间突破了季节限制,生产能力也将从当前的日产5吨提升到50吨,今年下半年即可投产。

与此同时,针对市场消费需求,研发更多新产品,带动当地藁城宫面加工厂共同创新。“网友说想吃宽的宫面,要像板面一样宽,我们就上市‘手盘面’。”步俊英告诉记者,今年新研发的酸汤宫面销量也很不错。目前,企业电商营收已占总额三分之一,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大城市。

为推进宫面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藁城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藁城宫面”地理标志培育和使用工作,制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探索创建宫面生产质量安全示范区,强化商标品牌管理,加快引领藁城宫面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记者 焦莉莉)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